中兴先锋|汤龙:我在淮河上建船闸
神情严肃、目光锐利,黝黑的皮肤,是阳光在他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,每一道晒痕都在诉说着汗水与付出。
这是中兴监理公司临淮岗复线船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汤龙的样子。
清晨,在临淮岗复线船闸现场,汤龙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轰鸣运转的设备间。
此时,临淮岗复线船闸下闸首底板,完成了最后一方砼浇筑,这场船闸深基坑的开挖攻坚战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,汤龙悬着的一颗心,也随着工作的完成慢慢落下地来。
这座被称为“千里淮河第一闸”的临淮岗复线船闸已初见雏形,静静地俯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连接着淮河上下游的交通与繁荣,承载着中兴监理人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。
汤龙(右一)在跟进临淮岗船闸项目进度
临危受命,迎难而上显担当
2021年3月8日,还在宣城港二期项目忙碌的汤龙接到临时通知,要求他即刻赶赴霍邱县,组建临淮岗复线船闸项目监理团队。
临淮岗复线船闸项目属二级船闸,是目前最高等级船闸,工程建设技术要求高,而且,船闸建设地质条件复杂,需要解决船闸基坑临淮河较近、基坑防渗困难、基坑围堰防汛等级高等问题。作为临危受命的团队组建者,汤龙没有退缩,毅然接下了这份“苦差事”。
刚到临淮岗镇,汤龙就一头扎进项目工地:测量、记录、演算......汤龙将过去10余年在船闸工程中积累的经验一点点用临淮岗复线船闸建设中。“先熟悉设计图纸,然后跟施工单位泡在一起分析船闸的建设条件、综合资源、施工周期。”汤龙回忆起当时的驻地生活,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。“一个碰头会,一开就是一下午,大家关在一起慢慢琢磨,一点点给出施工意见。”
靠着前期细致的准备,汤龙带着团队在施工方案审核中,为临淮岗复线船闸项目提供了先进的施工工艺供承包人选择。而后,汤龙又从头到尾将船闸建设的重难点梳理好,并以文件、表格形式整理后发给项目建设团队,提醒并要求承包人重点把控项目建设风险点。
在施工现场,不管是作业班组、技术员,还是项目管理者,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汤龙,他不仅能给出不错的建议,还总是主动参与解决各种难题。
扎根现场,脚踏实地守初心
临淮岗复线船闸主体基坑分两期施工,二期基坑开挖前需交通导行至一线船闸上跨桥中间的位置。如何能满足交通导行,不影响一线闸运营及复线船闸二期基坑开挖,成了参建各方头疼的难题。
为解决这个问题,汤龙翻阅了各类相关资料,并主动参与钢便桥设计的研讨,与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围绕导行方案进行多次深入探讨,最终为项目选定了主跨采用36m钢箱梁,边跨采用贝雷片梁的结构方案。
一边解决难题,一边盯紧施工,汤龙成了项目现场最忙的人。
在钢便桥钢箱梁现场拼装和贝雷片梁吊装的20多天里,汤龙带领监理团队,日日在钢便桥上往返,从灌注桩施工到钢箱梁吊装,全过程参与钢便桥施工监理,严格督促钢便桥施工,获得了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同和认可。
“监理就是隐藏在项目建设背后的眼睛。”汤龙深知,监理工作关乎项目的质量安全,建设优质船闸工程,必须从细节着手。
一次,汤龙在巡视下闸首闸门底枢轴承座安装时发现,施工过程中的某项操作会导致上下钢板产生位移的风险。汤龙立即要求停止安装,对下闸首底枢轴承座进行返厂重新加工处理,确保了船闸闸门的施工质量。
传承精神,砥砺前行谱新篇
工作期间,身为共产党员的汤龙,始终以项目为家。他不仅关注工程质量,更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。开展监理业务培训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、组织团队做凝聚力团建......很快,汤龙成为监理项目部大家信任的“家长”。在工作中,他以身作则,严格遵守纪律,要求团队成员做到的,他自己首先做到。
头戴安全帽,手拿项目图纸,这是他的标配;常常不着家,天天巡工地,这是他的工作常态。一年到头总是不在家,没法照顾好家庭,汤龙难免心生愧疚。但项目来了,说走就走,又是他对于自己的要求。“项目建设关键时刻,我是党员,我不带头谁带头?做监理的,总想着在工作上多用点心,项目建设就能更安全点。”
汤龙的敬业和无私奉献感染了身边的人。在他带领下,临淮岗复线船闸监理部成为了施工地出了名的“心往一处使”团队,也成了项目部人人学习的旗帜团队。
当前,临淮岗船闸施工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碧波荡漾的淮河,见证了万千建设者挥洒拼搏的汗水,勤劳的建设者们也见证了船闸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“等项目竣工了,我要带孩子来看看,告诉他,这座船闸是爸爸和同事们一起建的。”汤龙看着眼前火热的施工景象,跟身边的同事说,“你们也带家人来看看,让他们看看我们过去三年都在忙啥。”